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改革 >> 正文

歌舞与灵魂的碰撞:双师授课,思政课有理也有趣

2021年05月24日 09:19 屈梦琪 杨婵 常烨 张馨艺 点击:[]

歌舞与灵魂的碰撞:

双师授课,思政课有理也有趣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全国掀起党史学习教育高潮的背景下,5月1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馨艺和莫斯科艺术学院的段菲老师进行思政课双师教学探索,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用歌曲和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为2020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生动讲解了党史上的重大事件——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壮举。

 

书本上的历史

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脉络。知道历史,知道我们国家过去的辉煌与苦难,铭记历史,铭记历史先贤对后世的种种教诲,我们才能知道我们国家今后的路要如何走下去。书本上的历史,是一行行一串串冰冷的文字,但是它饱含着近代以来无数先烈和仁人志士所创造的辉煌。张馨艺老师首先为学生介绍了长征的历史脉络和基本概念,并围绕长征过程中的生动故事,再现了那段艰苦岁月中红军创造的历史奇迹。长征不只是艰辛的跋涉,更是精神的凝聚,思想的成长。86年来,长征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也激励了中华民族向前发展。

艺术中的历史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张老师以毛主席这首《七律•长征》为引入,并用长征路线图为学生展现出那段惊险又伟大的历史过程和历史事件,结合诗句的朗诵,让学生感受到那段中国共产党用鲜血铸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历史。我们先烈的血染红了湘江水;赤水河畔,不知几人归;雪山下,不知埋了多少英魂……老师哽咽的声音向教室蔓延,悲伤和崇敬的氛围使课堂变得略显沉重。

 

在情感的渲染下,段菲老师用《四渡赤水出奇兵》又将学生们的注意力拉进了“艺术的殿堂”,段老师从战争的艰难,军民鱼水情深,歌颂毛主席的用兵如神三个部分对歌曲内容进行分解,以互问互答的方式将这首歌的节奏和内涵娓娓道来,又以舞蹈视频中舞蹈动作的表现力讲解,说明其中几个动作所代表的含义,将学生带到了长征路上,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红色歌曲和舞蹈中蕴含的长征精神。

 

 

随后,张老师讲解长征的胜利源于中国共产党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在逆境中,被迫选择长征,并积极主动地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寻找出路后,段老师以《十送红军》歌曲和舞蹈,进一步讲解了红军长征中的军民鱼水情。长征在整体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中的历史作用,以及到达陕甘宁根据地后,党即将面临的抗日战争问题,段老师以《八女投江》歌舞剧为同学们简要介绍了抗战过程中的感人故事。

   课堂里的历史

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历时两年多,共计6.5万多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长征,不仅是艰辛的跋涉,更是精神的凝聚,不断激励着后人砥砺前行。张馨艺老师以“长征精神,永放光芒”为主题,在课程最后,与同学们一同总结了长征的伟大精神和历史意义。长征精神如熠熠明星照亮了我们党前行的路,化解了党的革命危机,保存了党的革命实力和领导骨干。先贤英士,永垂不朽;长征精神,永放光芒。哪怕这世界日新月异,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经典文艺作品永不褪色。长征精神,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忘我牺牲精神,是敢于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道路的求实创新精神。

本次思政课双师特色课堂,融德育和美育为一体,以歌舞形式诠释思想政治教育内核,生动讲述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形象表现出长征的历史情态,充分展示党史蕴含的伟大精神,让党史不再停留于一纸文字,而是用感情的流露、情绪的感染,用音乐的节奏、舞蹈的演绎,将历史“活化”,学习党史,以美育人,促进学生理解历史,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党史观,使思政课教学丰富多彩,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讯员:屈梦琪 杨婵 常烨 张馨艺)

 

上一条:《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下一条:“对分课堂”让学生主动起来——记《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潮》课堂改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