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思政事业部、陕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陕西)、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陕西师范大学)、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主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协办的“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交流会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我院张萍和张馨艺应邀参加本次研讨会。
与会学者聚焦数智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机遇、挑战和限度,探讨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建设的新路径和思政育人的新范式,推动思政课建设在智能化转型中实现内涵提升与形式创新。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罗永辉,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谭方正,陕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高宝荣,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世娟参加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力波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张雷声、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国希、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佑新、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满意、北京化工大学党委书记刘贵芹,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吕红,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燕连福,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润枝,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袁祖社,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关锋等进行了主旨发言。与会学者还将进行思政课对口支援经验交流和省内高校经验交流,并开展青年论坛和下半段主旨报告。
张萍就深刻认识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数智技术赋能思政课的实践与探索、面临的挑战与思考、未来展望与共同努力方向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发言。强调数智时代为思政课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课题。所以既要深耕理论底蕴,又要掌握技术利器;既要传承红色基因,又要勇于创新表达。在“内容为王”与“技术为要”的融合中找准平衡点,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探索,携手打造更多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金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张馨艺就思政课教师如何以数智技术能力落实立德树人、赋能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发言。数智技术能力是思政课突破传统局限的关键动能,可破解教学供需矛盾、提升针对性、创新教学场景等。高校需构建分层培育、实践驱动、保障支撑的一体化路径,培育教师具备数智技术基础应用、资源开发、教学融合及伦理把控能力。数智化转型是思政课提质增效的重要契机,未来需深化数智技术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新,推动教师向“教学创新者”转变,为培养时代新人筑牢思政根基。
此次研讨会的参与,为我院思政课数智化建设带回了前沿思路和实践经验。后续,我院将结合交流成果,进一步探索数智技术与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持续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为推动我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通讯员:张馨艺审核: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