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赴延安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

2023年11月14日 10:33 贺晴 点击:[]

 

202311111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赴延安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历史学优师专项计划学生以及教师王文涛、赵兴牛、柳青华、贺晴、李淑芳等200多人参加。

延安是革命圣地。在王家坪延安革命纪念馆,学生通过参观、听讲解,了解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同时了解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党在延安十三年,是党中央确立坚强领导核心的过程,也是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丰富发展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论断,即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

 

IMG_7252

在枣园革命旧址,学生除了参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领导同志的旧居、幸福渠等纪念场所外,全体师生一起在毛主席当年发表《为人民服务》演讲讲台前,进行了党课学习。聆听了党校专家讲解张思德精神。通过专家的讲解,学生们了解了这五个字原本题给一位牺牲的普通战士,其后数年为何被反复提及,又是如何成为党的宗旨的经过。了解了张思德同志如何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以身殉职,用自己短暂的一生,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过程。

 

 

20230913-IMG_7274(1)

 

 

 

在杨家岭,学生通过参观、听讲解,了解到这个看似寻常的小山村,却产生了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个又一个重大决策:百团大战、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又一次重要会议: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中共七大;诞生了一篇又一篇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的光辉著作。深切理解了 “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里有马列主义”这句论断的涵义。

在梁家河红色教育基地,师生们参观了梁家河知青井、知青坝、村委会、沼气池旧址、知青旧居等。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知青生活的故事,亲身追寻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所留下的光辉足迹。通过参观学习师生们了解了梁家河村四十多年来艰辛创业历史,切实体会到了习总书记年轻时在梁家河插队时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深刻理解了“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

 

20230913-IMG_7394(1)

实践教学环节既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较为薄弱的环节,又是增强思政实效性的关键环节。此次红色主题实践教学课使师生们对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既拓宽了课堂所学,也使学生们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探索思政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让思政教育“活”起来,推动思政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上一条:“一站式”‖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涵养优良学风,争做时代新人”交流座谈会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第三届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高层论坛

关闭